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带货、刺绣、开民宿、豆腐西施…为家乡代言,湘妹子在矮寨美出新高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 19: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记者 张秋盈 陈炜

矮寨不矮 湘女高飞

这个春天,一句“矮寨不矮,时代标高”,成为了湖南人耳熟能详的“金句”;一座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让曾是秘境的湘西不再难以抵达,也让大山深处的风情,得以奔赴更美的诗和远方。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矮寨不矮”的背后,活跃着在时代天空中高飞的湖湘巾帼。投身湘西山水、振兴美丽乡村的女子们,是当地旅游发展、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她们用心用情、朝着幸福大踏步前进的模样,也让矮寨之美有了新高度——江山风月无边,生活热火朝天。


● 她是“苗鼓王”,敲响铿锵致富曲

着一身鲜红花衣的龙菊献从容而轻盈地站在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问天台,向游客示意后,她站在红漆大鼓前——执着鼓棒向空中划去,宽大的黄绸在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

“咚,咚,咚……”伴着边鼓手的节奏,龙菊献开始起舞。侧身、梭步,旋转、翻身……她击出的鼓声热情激越,飞向了奇崛秀美的德夯大峡谷,飘向了云端之上的矮寨大桥。

作为第四代“苗鼓王”,生于斯长于斯的龙菊献见证了矮寨之变。看着接踵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她说得最多的是感谢:“感谢党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好政策!”

龙菊献的姐姐龙菊兰是苗家第三代“苗鼓王”,小时候的她常跟在姐姐后面学打鼓。2003年9月,她一举夺得第四代“苗鼓王”的桂冠。

然而,从前的德夯是一个很穷很落后的苗寨,精湛的鼓技无法让龙菊献在家乡谋生,她只能去城里的理发店赚钱。矮寨大桥通行后,与德夯大峡谷“打包升级”,成为矮寨奇观旅游区。龙菊献回乡受聘,成了景区工作人员和专职苗鼓表演者。“以前跳鼓是在寨子里自娱自乐,现在可以挣到钱了。”龙菊献高兴地说。

据统计,矮寨奇观旅游区延伸的产业链条,直接、间接带动周边村民从事旅游销售、农家乐、民俗服务达到200多家,直接带动1000人就业,间接带动5000人就业。

如今,龙菊献已然安心在家乡与鼓为伴,“苗鼓是苗族人民的骄傲,我希望能把它传承下去。”

● 她是民宿老板,经营田园生活

清晨上山摘野菜、野花,傍晚自己烧柴做饭;夕阳下,有人坐在青石板台阶上弹吉他,阿婆背着背篓从旁缓缓路过……这样“李子柒”式的田园生活,你向往吗?

在湘西州矮寨镇家庭村,苗家阿妹秧梅开就通过她的民宿,为客人们打造了这样一个远离纷扰的清幽桃源。

家庭村坐落在矮寨一带的绝壁之上,海拔超过700米。几年前,这里是湘西仅剩的没有通公路的村子。村民靠一湾子水田吃饭,连生活必需品,都得用背篓花上3个小时驼上来。

幸运的是,矮寨大桥和盘山公路的建成,为这座百年村落带来了生机。秧梅开嗅到了商机,迅速离开繁华的省城,回到老家创业,租下舅舅家的老房子,自己改造老家具、缝窗帘、打磨挂钩,再到挑沙、搬水泥、补墙、盖瓦……一家名为“嘎婆屋”的民宿就此诞生。 

“嘎婆屋”在当地意为“外婆家”。秧梅开希望,这间民宿给人带来返璞归真的生活感。开一间民宿一年的净利润近5万元,在赚到“第一桶金”后,秧梅开带领着周边5家村民挂上民宿招牌。

今年,秧梅开又有一个小目标:把村里闲置的空房和有接待能力的民居整合起来,将家庭村的游客承载量提高到100人左右。秧梅开还希望村子能保留传统文化和苗族朴实、热情的风俗。不论怎样发展,高悬于天空的家庭村,永远都是那个美好的“云上桃源”。

● 她是“娘家人”,用旅游扶贫扮靓乡村

从妇女主任到妇联主席,今年已是石六凤成为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姐妹“娘家人”的第23个年头。谈及村里的发展,她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曾经的排兄村因不通路、零产业,成为全市典型的贫困村。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正式通车。借着旅游开发的春风,村民纷纷通过小额信贷政策等的扶持,将家中房屋改造成农家乐。现在,排兄村共有农家乐20多家。

石六凤介绍,自2017年以来,排兄村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建设,目前,全村418名贫困户顺利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也从2014年前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

等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后,卫生整治便成了石六凤的工作重点,她组织当地妇女群众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家厕改造政策。在石六凤和村干部的群策群力下,更多的举措也相继实施。

2019年,排兄村入选2019年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获得“州最美乡村”“州同心美丽乡村”称号;2020年4月,还获得吉首市“疫情防控”先进单位,同年5月,又成功申报省级“同心美丽乡村”。

“下一步,我们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持续巩固提升村民居住环境整治建设成果,重点围绕产业振兴,立足特色资源,优化布局,夯实根基,让群众稳定增收,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样本’。”石六凤信心满满地说。

● 她是“豆腐西施”,百年石磨磨出新传承

选料、浸豆、磨浆……3月26日上午,在吉首市矮寨镇坪朗村“坪朗豆腐”体验坊里,45岁的石清香正一前一后转动着石磨,娴熟展演着豆腐制作技艺。

“这个传承了百年的石磨,就是我的‘第二生命’。”作为“坪朗豆腐”第四代传承人,石清香始终觉得,石磨磨出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有岁月的记忆、将来的盼头。

2009年,石清香接过了家传手艺,掏空积蓄,和丈夫在吉首市开起了餐馆。2012年1月,经驻村扶贫工作队推荐,石清香和父亲一同参加了长沙(贺龙)年货博览会。“开幕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很多人还想长期合作。”石清香还收获了湘西“豆腐西施”的美名。

从长沙回来后,石清香萌生了打造“坪朗豆腐”品牌的想法。2014年12月,她带头成立坪朗顺心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30多人参与,其中20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仅仅3年,她靠卖豆腐纯收入80余万元,为村民分红24万元,合作社的贫困村民全部脱贫。

矮寨大桥通车后,石清香迅速开办“乡巴佬厨房”,成为坪朗村农家乐的“第一人”,由此拉开当地乡村旅游的序幕。

此外,石清香还有大胆构想,“我要打造‘坪朗豆腐’文化研学基地,邀请网红主播来现场直播带货,还会举办亲子共享的‘坪朗豆腐’长桌宴,让全国各地的家长孩子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品味豆腐文化的精髓。”

● 她是巧手绣娘,年过半百绣出三万月薪

两山峡谷之中,一条恰比河穿过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雕花木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半山腰上,就是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施银香的家。

眼下,施银香就着日光,立了一个刺绣的绷子,一幅尚未完工的“春日盛景”,在她的针尖下渐次绽开。

“现在老了,眼睛不好使咯,但我再老都会干下去,不能让苗绣失传了。”施银香说。

山脚不远处,一座即将修葺完工的苗绣传习所正等着她来兑现承诺。

施银香今年54岁,她和本村大多数女人一样,从小在妈妈和奶奶那里学会了绣花。随着印染布料在市面上的出现,慢慢地,在土布衣物上绣制图案不再是当地居家妇女的必备技能,绣花针也被机器打败。

施银香说,如果不是旅游的兴起和村里“老太太”们的坚守,可能这门老手艺早就失传了。

坚守传统为中黄村带来了旅游发展的契机。2013年,中黄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加之矮寨大桥的建成、一系列通村公路的通车,中黄村渐渐成了不少自由行爱好者的必去之地。施银香的绣花功夫也成了金手艺,一条只绣了一朵花的手帕能卖300元一条,她一个月的收入将近3万元。

施银香还成了中黄村巾帼创业基地的技术骨干,带领本村20多个年轻女子学习苗绣,附近凤凰、吉首的客商都到中黄村拿货,每人绣一点衣服裤子边,一个月都能赚上3000多元。

“我想再收100个徒弟,把绣花技术传承下去。”施银香说。

● 她是“最美收费员”,为家乡带“最土的货”

2018年,因在雪天为困在高速上的司机送上热腾腾的米粉,吉首市西收费站收费员——彭莉琴火了。她被网友赞为“最美收费员”,如今在抖音上拥有超过600万粉丝。

彭莉琴没有签约公司,也没有代言产品,而是利用自己的人气,通过抖音、直播等多种方式向外界推介湘西的美食、美景,成为一名成绩斐然的“土货主播”。

“为家乡代言,幸福感满满。”3月26日,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彭莉琴十分自豪。

“大家看,这就是我的家乡‘矮寨大桥’的奇观。”直播中,一位身着大红苗族服饰的女子仿佛置身云海,显得格外美丽。这是不久前,彭莉琴在“矮寨不矮、时代标高”采访活动中,为矮寨大桥直播的场景。彭莉琴很感慨:“矮寨大桥让湘西与州外、省外甚至世界连通,湘西的特产能出去,外面的人能进来,这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利用“网红”的影响力,把自己作为大美湘西的宣传窗口,这是彭莉琴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上班时,她会利用闲暇时间拍摄收费员的生活,给大家展示收费站背后的工作。到了周末,她就会成为旅游博主,拿着手机记录家乡的美景、美食。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卖货,她还多次参与了助农直播,一次直播基本能卖出20万元左右的订单,最高的一次,她直播了12个小时,成交金额达到56.8万元。在直播中,她不仅介绍湘西的特产,湖南55个贫困县的农特产品她都卖过。她也因此被评为“扶贫爱心大使”。

“因为精准脱贫,我的家乡变化真的很大,我很开心能把这些拍下来,推介给粉丝们。” 彭莉琴说,在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她想继续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 她是苗服传承人,在矮寨大桥下办起扶贫车间

“你这个针脚还要再密一点,喜鹊的尾巴才好看。”3月26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坪朗村见到湘西苗族服饰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王钊时,她正在扶贫车间指导村里妇女工作。

民族服饰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服饰,在现代化的今天又有着怎样的前途和未来?土生土长的湘西人王钊,用她几十年的坚持给出了答案……

在外祖母和母亲的熏陶培养下,王钊从小就学会了绣花、纺纱、做鞋。自幼爱好绘画的王钊常常走十几公里山路,向当地的苗绣、绘画能手请教民族工艺美术。

1997年是湘西州成立40周年,王钊和州民族工艺研究所所长田大年等负责州庆开幕式领导、嘉宾、民族盛装队的服装设计。2007年,湘西州成立50周年,王钊担任服装总设计师,圆满完成了州庆表演服饰及领导嘉宾的着装设计,共计70余款、8000多套。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土家族传统舞蹈“茅古斯”及闭幕式“土家族奥运之花”表演中所用到的民族服装,都是由王钊一手设计制作。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节目表演中,都有王钊设计制作的民族服饰。

两年前,金毕果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和吉首市妇联共同在矮寨镇坪朗村组建起巾帼就业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占地450平方米,吸纳固定员工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人,参与人员180余人,为周边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平台。

“我希望立足于湘西文化根基,更好地推广、传承非遗技艺,帮助更多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湘西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作出贡献。”王钊说。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她们的精彩故事


“娘家人”声音

巾帼同心,共建美丽湘西

杨凌(湘西州妇联主席)

2019年以来,湘西州妇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州委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以“互助五兴妇女同行”大行动为抓手,以村(社区)妇联组织改革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州130多万妇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湘西州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中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巾帼力量。

一是健康扶贫稳步推进。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工作,全州3.2万多名城乡低收入妇女参加“两癌”免费检查。争取“两癌”救助金102万元,救助患者102名。发动全州5万多名妇女购买女性系列健康保险,有效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二是产业扶贫加速提质。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带动妇女就业,协调各部门投入扶持资金460万元,培育创建39个巾帼就业扶贫车间,州级巾帼脱贫科技示范基地16个,带动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消费扶贫形式多样。策划“湘西人游湘西”活动,引导全州广大妇女及家庭旅游消费。组织发动“妇”字号农产品企业入驻“湘农荟”、芒果扶贫云超市等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出手吧,姐姐”湖南省妇联系统“七·一”扶贫大直播活动,举办“山货出湘西·姐妹来助阵”扶贫直播带货活动,有力促进了湘西州农副产品的销售。

四是脱贫脱单巩固成果。举办“爱在今秋”湘西贫困村青年脱贫脱单订婚仪式,贫困青年脱贫又脱单,向着幸福生活出发,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1年,湘西州妇联将按照“135”工作思路,在大局大势中定位,找准妇女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增强对妇女群众的政治引领力;围绕妇女“急难愁盼”开展工作,在精准服务中履职,增强执行力;继续深化改革“破难”行动,在实干中提质,增强凝聚力。积极投身湘西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小编:伊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